現在在閱讀著這篇文章的各位父母,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:你了解你的孩子嗎?你了解現在的孩子嗎?你知道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樣的心理?什么樣的心態嗎?
近20年來,我接觸了8000多個家庭案例。
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樣的?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?我們幾十年來受到的教育,需要從這一刻開始漸漸顛覆——我們再也不能像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那樣教育和看待我們的孩子了。
假如我們不能看到如今社會教育的本質,學校教育也好,家庭教育也好,都不會在點子上。
從1993年以后孩子們就開始不一樣了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理由是1993年中國取締了糧票,這件事情年紀大的是不是還記得?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里面,取締了糧票意味著什么?我們吃飯不愁了。
當一個民族吃飯不愁,尤其是到我們這樣的民族吃飯不愁的時候,我們會愁什么呢?我們的需要開始變得不一樣了,人對人的需要不一樣了,家長對孩子的需要不一樣了,社會對人的需要不一樣,人對社會的需要不一樣了。
我們來看1993年以后的孩子的基本特征:
他們都是獨套公寓里的獨子。他們在家庭中沒有同齡手足,那些孩子帶著天生的孤獨感來到這個世界。孤獨感會有哪些麻煩?
一,自我、敏感、容易傷感、需要陪伴;
二,經常與自己獨處,思考力很強,有自己獨特的個性。
他們的生命的焦點不再放在吃穿住行上,他們就過早地思考了一個終極的最高哲學問題,“我存在有什么意義?”
我們現在的孩子,連四歲的孩子就會在那里發呆了,你不知道他小腦袋里想什么。

一、孩子背負著沉重的感情負擔
現在的孩子是什么樣?上海這樣的城市里,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,就有五六個人圍著他,這五六個人會把最好的付出給他。
那么五六個人愛一個孩子,你能體會到這個孩子的感受嗎?你知道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嗎?他內心里面的苦悶你知道嗎?
其實人都有一種本能,誰對自己好,他就要報恩。
我看到一個四歲的孩子跟奶奶說,奶奶,我長大后賺錢給你用。等到十幾歲他就搞清楚了,他報不了這個恩。因為這些大人不會要他的錢來回報,他們要的是孩子去讀名牌大學。
中國的名牌大學就那么幾所,你的孩子該怎么去呢?
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三的學生來找我咨詢,他們所有的癥狀都是一樣的:到了高三不投入學習,整天看手機,整天看小說。
你問他想不想考大學?他回答,我想。那為什么不投入呢?因為他們內心焦慮不堪,他沒能力面對,只能不停的逃避。
我只要說一句話孩子就會流眼淚,我說:“你覺得自己可能考不到你覺得理想的大學,然后你會覺得實在對不起你的家長,他們對你太好了,是不是?”
孩子們一聽眼淚就流下來。孩子們太可憐了。
我跟這些孩子說:“誰告訴你,你家長的幸福要你來負責任?孩子們,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對另外一個人的幸福負責任。
比如說兩個人談戀愛,一個男的對女的說‘嫁給我吧,我會給你一生一世的幸!,結果沒有三天就吵翻天了!
孩子們,你記。盒腋J亲约旱闹饔^人生體驗。
一個媽媽培養了一個博士兒子,這個博士后來做了外交官,誰都羨慕這個媽媽,但是她呢?天天在吃抗抑郁癥的藥。
還有一個媽媽,她的兒子只不過是個普通工人,但是我們看到這個媽媽天天在樂呵呵地搓麻將。
我們把我們沒有完成的夢想,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,美其名曰:我都是為了你。那么孩子的生命呢?孩子的選擇呢?
我經常跟我的兒子說:“兒子,咱們母子一場,彼此不要嫌棄,你不嫌我,我不嫌你!焙⒆記]有這種重擔,他才能輕裝往前走,才不會有各種焦慮。
如今,有多少學生在家人的期待、考試的壓力下焦慮不堪,更有一些孩子最終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我們能看到現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學業壓力,這只是顯性的,而隱性的東西是孩子們整天跟焦慮高危人群在一起,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、老師。
跟焦慮的人在一起,會疲憊不堪,我們孩子所遇到的壓力是全世界沒有的。美國的學校不應試嗎?也應試的,人家的學習任務也很重,可是人家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我們這樣的內心世界,我們自己太脆弱、不夠強大。

二、當今的孩子對話語權要求很高
現在孩子的第二個特征是對話語權要求非常高。
這絕對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,在中國幾千年來是沒有的。我有時候在思考,獨生子女政策雖然有很多弊端,但是它會推動民主進程。為什么呢?
首先,人的環境不一樣。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“大人說話,小孩別插嘴”,我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。
現在孩子的生活是這樣的,他在家里沒有兄弟姐妹,直接跟大人對話,為什么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?反過來看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者,卻還是秉承老一套。
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話語權、需要尊重、需要平等的對話。
這也就是我們職場上馬上要面對的93年以后的人。
曾經有個老總找我,說他有一個名牌大學的實習生,這個實習生在開會的時候負責做記錄,會上老總發完言,實習生說:“我也來講”,老總說:“怎么輪到你講?”他說:“我為什么不可以講?”于是這個老總就看不懂了。
我跟他說,你要看懂他們話語權要求很高,如果你不讓他有話語的可能性,他就到網上去說,你堵不住他的。

三、當今的孩子知識面寬廣
現在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學校那點知識,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、通過四通八達的網絡、通過資料、通過各種各樣的書籍。
現在的老師沒有權威性,不像我們小時候,那時候信息很少、書也很有限,老師就是萬寶全書。你也別指望你做這樣的老師,或者說你可能得不到這樣老師的感受。
老師不理解這點就會打擊學生,否定現在的學生不如過去的學生。其實這就是時代的特征。
在上海,有的孩子讀初中的時候,已經走過半個地球了。老師在教室里面講加拿大,學生說,“我在加拿大待過很長時間,老師你去過加拿大嗎?”
那么各位,這個書怎么教?真正的教育,不是照著幾十年前的教材來讀,而是教給孩子真正對他們生命有用的東西。
|